譯員在談判桌上的主要作用
工程談判口譯既不同于導游口譯,也不完全同于國際會議口譯。在某種意義上,他不僅僅是一個會議譯員,也是中方談判團的一個成員,他不可能也不應該保持中立。因此,作為工程談判譯員,在談判桌上,他至少應發(fā)揮三個作用:一是擔任談判雙方的語言媒介或橋梁;二是協(xié)調(diào)會議的氣氛;三是作好自己一方主談的參謀。毫無疑問,第一個作用是大家知道的,主要是如何發(fā)揮后兩個作用。
氣氛協(xié)調(diào)的作用表現(xiàn)在許多方面。如,雙方因某個問題爭執(zhí)不下,形成僵局冷場時,可能要譯員出面,巧妙地緩和氣氛,比如講幾句閑話,換一下茶水等,以使氣氛自然地松弛下來,當我方準備談某個重大間題,而對方漫不經(jīng)心、氣氛偏松懈時,譯員要主動加強語氣,如在翻譯正題之前加上"May I draw your attention please",或放慢翻譯速度、加大音量、凝重聲音等等,當對方陷于尷尬,并且沒有必要讓他繼續(xù)陷下去時,譯員也可出面設個臺階,如"Well, we have had enough discussion on this point, haven't we"等等,當我方陷于難堪時,譯員更有義務不露聲色地扭轉(zhuǎn)氣氛,使之趨向正常。
作主談的參謀和助手也表現(xiàn)在許多方面。如談判過程中對方常常玩文字游戲,你明明要他負賠償責任((liability),他偏偏繞開這個詞,而用“responsibility”或“in charge of”等等。這類文字陷阱比比皆是,譯員義不容辭,應當協(xié)助我方主談越過這些文字陷阱。又如,我方談判團的個別人,或因不甚了解情況,或因思路不甚清楚,提出一些不該提的問題或給出一些不太恰當?shù)拇饛?,譯員若察覺出其中的問題:應在譯給對方之前,把自己的看法和估計對方會作出的反應等先告訴主談,并幫助主談分析,而后再作處理。再如,雙方為合同中的某些句子或措辭爭執(zhí)不休的時候,譯員應幫助主談出點子、想辦法,力求寫出既有利于我方又能被對方所接受的條文來。由于某些干擾,主談有時會忘記結(jié)束前一個問題,而徑自轉(zhuǎn)到另一個議題上,或在轉(zhuǎn)題過程中不大考慮對方的思路是否跟得上,這時譯員有義務提醒主談,并自覺完成兩個議題之間的銜接和導引。
總之,譯員對雙方的發(fā)言都應有敏銳的理解和反應能力。審時度勢,既要摸準雙方發(fā)言人的思路、用意和語氣,也要配合會議的氣氛和對方的神色,在翻譯過程中靈活掌握,該硬時硬、該軟時軟,偶爾可先答后譯或干脆不譯。
事實上,小小的工程談判桌正是一個風云難測的戰(zhàn)場,對壘的雙方不可能從頭至尾心平氣和,發(fā)言人也并非個個思路清楚。很多情況下,雙方你爭我執(zhí),容不得譯員一句來一句去地對譯,有些情況下,發(fā)言人講話不著邊際,語無倫次。遇到這些情況,譯員更需有高度的責任感,沉著冷靜,通過自己的翻譯,不知不覺地加以協(xié)調(diào),必要時應提醒自己一方的發(fā)言人,或直接指出他理解中的問題,或修正他措辭上的不當,提出一些參考意見等等,以力求獲得良好的會議效果。
譯員的地位如同管道中間的一個控制閥,正常情況下完全開啟,讓雙方的思想毫無阻隔地對流。但在特殊情況下,可能要半開半合,甚至完全關(guān)閉。